
文/楊美英(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講師)
來自南投的「明珠女子歌劇團」與現代劇場導演傅裕惠合作的《馴夫記》,題材與時下正夯的「小三」話題合拍,將丈夫發生外遇,元配從忿忿然抓姦、沮喪悲傷,到奮發圖強、自立自信,儼然造就「黃臉婆/舊娘」重塑為「犀利人妻/新娘」的過程搬演入戲。
該劇乍看好像一部現代版「女性自覺、成長史」,相當扣合社會新聞時勢,觀賞現場可以感受到台上台下的熱烈互動,但值得玩味的是,該劇於三個巡演場地分別設計了三種結局,其中頗多耐人尋思。
話說從頭,元配夫人面臨先生變心也變臉的挫折、正感走投無路之際,一段「鴛鴦淚」唱得肝腸寸斷:「想要離開了結婚姻,天下何處可容身,建立家庭心血用盡,毋甘白白送乎他人」,失婚陰影肇致的恐懼不言可喻,只能大聲哭喊:「觀世音菩薩,媽祖婆,眾神明,請恁幫助我,救信女度此難關哪!」突然,一張傳單從天而降:「百年狐仙廟、馴夫保證班」,使女主角雲雀的生命絕境出現一線曙光,也成了劇情得以往下進展的莫大動能;如此突如其來的、神祇顯靈來解決凡人難題的動作,不由令人聯想起古希臘悲劇使用的「機器神」,當劇本陷入膠著、進退兩難,往往天外飛來一筆,在舞台上允許機械裝置,通常是大鵬鳥從天而降,把主角救走,化解困境僵局,雖說製造了若干驚喜,但就全劇內在邏輯而言,或是對於因此命運逆轉的女主角來說,似乎都過於驚奇、說服力不足。
而狐仙與兩名護法一身亮片勁辣,在五光十色載歌載舞,簡直等同變裝秀,加上舞台走位、服裝道具設計等豐富的視覺變化,以及維持妖嬈又現代流行白話(如magic、music、終極四連拍)等一致調性的語言、表演風格,使得有「仙姑卡卡」上台的三場戲,「效果/笑果」俱告十足。
自認傳統戲曲涵養不深的筆者面對歌仔戲台上的如此角色與情節的安排,當下感受複雜,一方面開始設想其可能遭遇離經叛道、譁眾取寵的議論,二方面則是慶幸表演者的俐落大方,沒有過於誇炫低俗,且編導充分運用其仙妖之氣,靈活出入雲雀生活場景,善用現代劇場導演手法傳遞「馴夫」秘笈,化解了平鋪直敘、勵志教誨的呆板危機,順道引出劇中角色關係的微妙變化,將觀眾耳熟能詳的婚變素材予以多元拼貼、緊湊剪接,堪稱畫龍點睛。
然而,如此手法同時映照出舞台上的新、舊並立,譬如多位在地資深傳統戲曲團員──旦角的俏美扮裝、自然神態、溫婉唱腔,或是幾位甘草人物的活潑稱職,都是該劇不可或缺的基底,與前述現代劇場表導演元素之間的的隙縫不大,未見拉扯,然而,一如《馴夫記》這回出現了少見的三種結局,對此,筆者以為,如果僅是為了票房宣傳的噱頭,即不列討論,因為,在情節敘事線與人物關係並非多層繁雜的前提之下,無論是南投、屏東、高雄三場的何種結局,還是應該可以回歸現有鋪陳的劇本結構、角色性格與動機、創作主旨等戲劇元素,歸納出能夠清楚回應諸多線索編織成的唯一結局;一如舞台上的新舊交融、或除舊佈新,究竟將有多少的發展空間,亦是該劇團未來需要清晰的抉擇與自我定位。
支持一下喔
奇摩搜索-超人團購網-即時ytw6969@yahoo.com.tw歡迎參觀
%%CHINESE_RAND%%CHINESE_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