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高工文風而至
【春美團特派記者 美齡 台中大甲採訪報導】
《古鏡奇緣》穿城過村、飄洋過海、就差沒翻山越嶺,演了不下 N回,這回古鏡倒是發了威力『回到未來』-到了青春少年時的大甲高工。
受到國藝會贊助、大甲高工秀媚老師穿針引線,春美歌劇團北上跟年輕人和上了。
不同於以往公演在夜間的演出,劇團早上十一點到了學校後,就快!快!快!緊!緊!緊!不由小記也要唱起『緊來搭景咿,咿咿咿……..腳手趕緊………』這麼的緊湊就是為了下午三點的演出。
就看偉大的領導春美—姐—姐【ECHO音效】不斷ㄗㄨㄥˊ來ㄗㄨㄥˊ去交代事情,在高中生面前演戲可不能漏氣ㄋㄟˋ,終於終於到了鑼鼓響起的時刻,就在校長致詞聲中,鏘~鏘~~鏘~~~
本來在學校演出,觀眾理所當然的就是老師和學生囉!誰知呀!春美的魅力讓南北戲迷說什麼也要突破年齡限制,非得重返校園再當一次學生,跟學生排排坐、看好戲,這樣的光景連採訪的民視團隊都為之側目。
《古鏡奇緣》穿梭時空的劇情本來就很貼近潮流,加上對白口語-形容曼妙身材女子~辣妹外、表達愛意又繞英文的~I Love YOU,不斷引起場中會心的一笑,而劇中經典的星星燈、音樂一起,華爾茲舞將現場氣氛帶到最高點,掌聲拍的應可以跟享受老師藤條恩典時一樣紅、但不一樣的痛。
這樣的反應,讓小記不禁對歌仔戲的未來更樂觀:歌仔戲能繼續走下去的!
光是這麼形容現場好像不過癮,最讓大家爆笑的不是演戲中,而是戲結束後的春美致詞。
春美的謝幕致詞常有天外飛來好幾筆的驚嘆,這回當然不例外,還無以復加呢!
春美致詞前就先問﹔講台語聽有吧?
台下的人還來不及反應,這位團長馬上說:那我就用台語講了喔!
哇!算妳狠!
春美趁勝追擊說﹔我才不要讓你們有機會聽見我的台灣國語咧!
小記心想:團長大人妳的國語還不錯吧!字正腔圓的,而且不錯聽啊!
不過這只是開場,接下來才是重點!
話說戲的尾聲:永瀚被吳平暗殺刺中,與茗雪訣別斷氣魂歸未來,燈光一暗,現場剎時給他歡聲雷動,鼓掌叫好!
我們的最佳男主角心想:不會吧!我是好人ㄋㄟˋ!又是男主角,還那麼專情、痴心的對女主角,怎麼我掛了,妳們還那麼高興?啊!世界是顛倒變了嗎?
這樣的對待怎麼能不提出來抗議呢?呵呵….小記誇張了,不是抗議是提出疑問,老師不是說有問題要舉手發問嗎?
真正的答案是:因為~快超過~放學時間,所以看見男主角掛了,以為~散戲~了,悲劇收尾!哈哈…..想不到吧!這個答案是台下觀眾聽到耳語爆出的料。
不過此料一爆,劇團留言版立刻有新的料:他們的掌聲是為了百合,因為纖弱、癡情的百合,深深打動了他們年輕火熱的心。
學生 於 2007-11-08 10:54:05 留言
圓圓大姐’
永漢被刺殺大家歡呼是因永漢愛上不該愛的人’
他因該娶公主’因公主對他太痴情了了’你難道
不覺得公主很可憐嗎?所以呢永漢該死’
看來年輕學生的觀點倒是挺有新意的!
『古鏡奇緣』古今交錯的架構,輕鬆活的對白,有別傳統的歌仔戲,這樣的形式對於歌仔戲進入校園效果挺好的,從學生在留言版留言可以一窺一二:
甲工學生 於 2007-11-13 11:49:40 留言
對於歌仔戲的印象,就是演員們演出台語古裝戲並且穿插著歌樂,
一進會場就感覺到不一樣的氛圍,這還是我第一次看現場的公演戲呢!
快點快點!布幕升起來了,好戲上場囉!
布幕一掀起,我愣住了,完全顛覆我的想像,竟是以現代劇出場,
這完全脫離了歌仔戲的束縛,還有那科幻般的劇情模式,
那符合現代化的語言和潮流,為這部戲添增了些許的新鮮感。
能在學校推廣,還真多虧校長、秀媚老師大力支持。由衷的希望這樣的演出能在學校多一點,這樣新觀眾就越來越多啦!
可愛的學生們,我們下次見啦!
哈!哈!原來拍手事件有那麼多的解讀ㄚ~
美齡~~終於再次欣賞到你的文章了,自從河洛大
舞台後~~^v^~~文詞很活潑喔!!!
因為妳的報導讓我們這些須為五斗米折腰的上班
族,得於解饞,感恩ㄟ~~^o^~~
歌仔戲的魅力真是無遠弗屆,已經滲透到高中校
園去了,古鏡奇緣果然是齣能讓對歌仔戲不太熟
悉的觀眾,無障礙的欣賞歌仔戲靈活包容之美的
好戲,春美讚啦~~~
(啊…不小心洩漏我粉絲的身份了…)
兩顆樹~
感恩捧場,其實這另有....<慚愧中>
記得要來企看~巧計奪美哦
兩顆樹
好久不見囉!
是不是春美戲迷太多窩可聊了,到這兒來就潛水
多、發話少呢?
正港酷蛋
原來你不只是小璋璋的粉絲,還是春美的粉絲
喔!
真的很難聯想在一起,呵呵!
美齡
多謝妳的現場採訪,提供大家第一手實況。
我比較好奇的是,既然進入校園推廣年輕觀眾,
有沒有先播放春美團長主唱的「我身騎白馬」專
輯熱場啊?!
聽說那片CD已經二刷,在誠品銷路頗好,如果年
輕學生聽了一定覺得很炫。
哈!哈!被版主識破了~~^-^~~
近日幾乎被春美劇情相片吸引住了,不但追戲忙,
俗事忙,瀏覽網站也忙,所以……
除了春美外~~這裡也是我流連忘返的地方,這裡
的歌仔資訊特多~~感恩版主的用心~
預祝版主得"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實至名歸喔!
~~
兩顆樹
這裡能有這樣的成績,多虧了像你這種忠實讀者
的熱情參與。
謝謝你的祝賀!!
這樣有各團戲迷出入的園地,多虧版主公心一片
又抱持誠懇態度在耕耘,歌仔戲是需要有更多幫
助成長進步的擁護者,才能『客觀』幫助它提昇
進而推廣,版主辛苦了!
大甲高工這場演出剛在商議時,原先是向秀媚老
師提議演出如圓圓所建議:武戲多、笑點多、節
奏快的劉瑞蓮護國,因為以學生的角度來看是適
合的,然秀媚老師不捨得春美初次到她學校演
出,就以三花小生呈現,〈儘管這個風流倜儻的
皇帝是討人喜歡的〉,所以倒建議秀媚老師甚至
和校長相熟的圓圓或許可再接再厲,讓春美再前
進校園,聽說校長喜歡藝文活動,所以我想應該
是指日可待!
利用週會演出對推廣是蠻有效的,因為會讓平常
無意接觸的師生有機會認識歌仔戲,甚至翻新他
們過去對歌仔戲的印象,所以這次演出後,果然
有老師對歌仔戲刮目相看了!
但願「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戲迷
多謝你的鼓勵!
這裡的讀者,除了戲迷之外,好幾個劇團的主要成員與行
政人員也是常客,透過這個平台,希望大家可以共同求進
步、交流經驗,唯有良性競爭才能互相觀摩成長。所以有
好意見不妨上來大家討論討論。
今天下午剛好聽到一位前兩廳院資深行銷經理分享她的工
作經驗:「開發觀眾」是要給他們門檻較低,但絕非水準
較低的節目。也就是說,欣賞門檻低的優質入門戲。
現在有許多表演團體努力開發校園觀眾,校園推廣的節目
都經過精心安排,努力在劇場設備不足的校園場地,展現
好品質。除了找到能與年輕學子溝通交流、產生共鳴的演
出內容外,好的視覺與聽覺觀感、專業嚴謹的舞台呈現、
幽默風趣的主持導引、演出後的交流互動與後續意見蒐集
等等,會使推廣效益大增並提昇劇團形象與知名度。
外台劇團由於戲路太多,專注於台上演出,自成一個小社
會,較少有時間留意其他表演藝術的動態與自我形象包裝
,常是透過一次次的不同嘗試來累積經驗。春美很幸運有
妳們這些凝聚力強的熱心戲迷幫忙,相信一定很快就能找
出合適的校園推廣模式,吸引更多學子來認識歌仔戲、喜
愛歌仔戲。
子楓~
謝謝您的鼓勵喔
校園這塊真的很值得開發
若能演出完畢後立即辦一小型座談會
做一演觀兩者的溝通橋樑
相信當能創造雙贏
美齡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表演團
體,了解他們藝術行政方面的實際工作經驗,也
希望能與歌仔戲團體分享。
如妳所提的,演後小型座談會也是一種可行方
式,這時主持人與講者的安排就很重要,而且前
提是在不超過整個活動時間的情形下來安排。這
時候當然需要仰賴對學校與學生比較熟悉的秀媚
老師來拿捏與建議囉!
子楓
您的意見真可以廣為參考,我蠻佩服您對歌仔戲
推廣及關心的熱誠的!
這次演出後,秀媚老師以觀戲心得作為學生的作
文題目,而後經由學生同意,將作品po在春美的
留言板上,以作品內容看出,她蠻用心導引學生
去省思劇中呈現的如愛、平等..等意識,以及扮
演觀戲者的學生去反省觀戲者自我的人文素養,
我想這也或多或少看出教育工作者對歌仔戲或者
各藝文團隊進軍校園,所抱的期許,畢竟歌仔戲
如果能多少負起點社會教育責任,在教育工作者
的形象是加分的,而不會讓教育工作者將它歸類
於只是娛樂事業的刻板印象,所以難怪她會用心
選擇劇目。
附帶一提:關於您提到外台戲團較少機會去關心
或接觸到其它表演團隊的動態,以及用心於形象
包裝,讓我蠻讚同的,因為我也有這種感覺同時
也覺可惜!畢竟各種資訊…等的取得,可以讓
劇團有充份的因應方針。那麼如果有戲迷願意多
提供此類的資訊及意見給劇團,而劇團也能虛心
接受,或許可以彌補某一些不足,也不無助益!
瑩儒
妳的說明讓我更加感佩秀媚老師的用心,傳統戲
曲的推廣若能從學校著手,會產生更大的效應。
現場演出,能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戲曲的美好與平
易近人之處拉近欣賞的距離。學校裡如果有更多
這種熱心老師願意灑下種子,相信歌仔戲未來不
愁找不到觀眾。
就我觀察不少歌仔戲團都很有票房潛力,在死忠
的戲迷之外,如何開發更多新觀眾,需要建立與
現代社會接軌的經營方式。這方面,明華園的作
法就很值得借鏡。最近偶而會上孫翠鳳官方部落
格與明華園愛用部落瞧瞧,大團的人手多、專業
分工,行銷手法果然不同凡響。
看妳的留言,想來也是位熱心人士,有空歡迎多
上來分享妳的看法。
發現我的名字居然在此篇出現兩
次,ㄟˇ,汗顏啦,不出來說幾句
不
行了。
戲迷朋友:
其實我和校長根本不熟,我是沾了
大甲高工、校長的光、秀媚老師的
光,才有好戲可看,是同事和校方
有接觸,那天,臉皮裝厚一點,才
和校長哈啦起來,所以大家不要誤
會了,我的地盤另在他處,也希望
春美劇團有機會能拓展在中部校園
演出,不能只讓大甲高工「有好康
」的啊。
美齡:
我的想法和你一樣,最近我剛好也
對我們這邊的文化單位人士談到,
以後若能請劇團來演出,演出前搭
配演講或座談會(若能請到春美團
長演講)不僅有新聞點、也有推廣
效果。
還有我覺得在校園演出,有些技術
問題應克服,例如禮堂如果太大,
後面的學生真的看不清楚,就會分
心,如果能搭配像戶外轉播的大布
幕,讓學生能看清楚,應該會更有
共鳴。
子楓
謝謝妳的誠懇回應,上回和這次的互動中,妳提
供了我蠻多可以思考的方向,我真得好好感謝妳
關於開發新觀眾,校園推廣是很好的方向,但得
了解學生能接受與不能接受的什麼?該對歌仔戲
完全沒概念的學生啟蒙的又是什麼?教育工作者
期許的是什麼?
演出中藉劇情推演介紹歌仔戲,而後藉座談或演
講讓觀眾可以更深入體會歌仔戲的美妙,甚至藉
著隨興的互動延續觀眾看戲後的激情〈這個部份
就覺得明華園蠻懂得人性的會去關注的,所以不
管散戲後的簽名或全體演員和觀眾握手..等,也
是另類的延續激情法〉如果能如此有計劃前後揮
應,我覺得效果會更好,像大甲高工這場如果學
生不能留下來,至少可以藉座談的機會對校長及
老師這些對學生有影響力的老師下點功夫,也不
無不可。當然這些可不可行,可得問問秀媚老師
囉!
當然這麼作法下,操持這場的主角就非常的重
要,因此就呼應到子楓對美齡所回應的論述囉!
還有這類事前的規劃及運作蠻重要,例如演出前
播放有關戲曲的作法其實不論對情境蘊釀,或者
對週邊商品行銷,都蠻好的!我最怕歌仔戲演出
前播放和歌仔戲風格完全不搭的流行歌曲,甚至
公演戲前都有聽過如此的播放,倒是河洛以及秀
琴就有注意到這個部份,播放了他們劇團錄製的
CD,提到這裡巧合的又和版主問及美齡當天有否
播放那片電音版CD的回應,有了異曲同工之妙。
很抱歉!我越寫越多的想法,很怕佔了人家版
面,不好意思!剩下的改次再聊好了!
呵呵~
很感謝大家及版工大人很真摯的看法哦
這次因趕三點的演出,大家一到就馬不停蹄進行
道具搬遷,燈光,音響.....的確定
所以當天有沒播放~身騎白馬CD,我不是很確定
<真不好意思>
不過,真的好感激當天學校學生上下鼎力的幫忙
,校長權力的捧場支持,才能有當天完美的演出
PS:一般戶外的公演,演出前一定會播放這片
CD或是春美姐之前參與河洛的音樂唱腔CD來
熱場,吸引觀眾哦
圓圓
妳提到的戶外轉播大布幕,在較大的場地可以幫
助更多觀眾欣賞演出,但會牽涉到經費預算的增
加,也需要與校方協調看是否有相關設備或資源
可供使用。
希望妳能幫歌仔戲在中部灑下更多的種子!
瑩儒
妳太客氣了!不同角度與不同經驗的交流是可貴
的。
如妳所說,校園推廣的事前規劃及運作很重要,
所以劇團需要有專人花時間好好經營,才能累積
這方面的經驗,讓每一次的演出能發揮更大的效
果,確實開發更多新觀眾。妳的想法對於劇團很
有參考價值,有空請多上來聊聊。
美齡
呵呵!不用不好意思,我問是否播放身騎白馬CD
的用意,已經被瑩儒分析得很清楚了!!
子楓
很抱歉的我又來了!其實我很欣賞這裡版主誠懇
應對,客觀接受意見才會讓這園地更豐碩,也惟
有如此或許更能精準幫歌仔戲邁向更光明的未來
提到開發新觀眾,我覺得目標不只是年輕人,身
為兒童的父母也是另一類目標。
週遭有蠻多的戲迷朋友,對歌仔戲的啟蒙源自於
幼年時期,因為這時候的兒童較無主觀意識,接
觸了就是一回生二回熟,於是有了印象也有了感
情,大了也就較不會排斥。
然而時代背景不同下,今日的兒童或許已沒有
2.30年前的兒童來得自由,可以駐立於戲台
下,因為他們的時間都被今日重視教育的父母親
排滿了!所以如何讓這一年代的父母放心又喜歡
或者願意讓孩子來接觸歌仔戲,變成又是一個課
題。
根據幾位帶著孩子看歌仔戲的父母口中,約略得
知有以下的看法:
1.他們很重視教育,所以會放心帶孩子看公演
戲,至於民戲他們會考慮,因為民戲是活戲,憑
得是演員的腹內,如果是傳統戲多少會有較正確
的主題,演員的話題較不會有偏激或不正確的觀
念,然而胡撇戲是他們較憂心的部份。
2.他們希望孩子溫文有禮,所以不能接受不文雅
的黃色或者影射話語。
3.流行歌曲是歌舞團康樂隊的主菜,歌仔戲有它
的戲曲風華,是康樂隊取代不了的,所以有人不
能接受唱流行歌曲,有部份可以接受和劇情相關
的歌曲,然不能接受穿著古裝一出場就又舞又跳
的唱動感流行歌曲。
綜合這些想法,帶此類的新觀眾去看戲,我只敢
選公演戲或已知戲碼的又有把握對方會接受的,
所以要開發這些觀眾群的話,歌仔戲演員的談吐
可能要用點心,整體的水準頗實是需要提昇,寫
到這裡想不到又巧合的談到了子楓之前在另一單
元所提的「劇團民戲品質相應提昇」的論述了!
瑩儒你好
妳的見解真是情切,一針見血哦
不禁想進一步請教
<劇團民戲品質相應提昇>
你覺得該從何方面著手呢
<胡撇戲>真不值得開發嗎
謝謝您
美齡妳好
這個單元從頭到尾我都沒提過胡撇戲不好,我提
的是其它人對胡撇戲的看法,以及為了讓他們接
觸歌仔戲,我的因應作法。
另外這場的成行我也盡過棉薄之力,包括年初給
劇團到校園推廣的建議都是我提的,對於我用過
心的劇團怎會對它插針?那樣作我豈不是自掌嘴
吧!〈我實在不喜歡表態的這麼白,真的是…
和我喜歡歌仔戲的含蓄之美大相逕庭〉
輕人有年輕人的愛好,中年人有中年人的喜好,
重教育者有他們的考量,這種市場的需求,對於
想讓產品推及到普及化的業主不得不去考量的,
我也只是分析這類型族群的訴求,這是一種市場
調查的作法,在這個有各團成員及戲迷出入的平
台,我也只是提供此類資訊給大家,會在這裡落
筆除了我關心自己曾經付過心力之外,相對也無
形中捧了這個專題的場,連帶也捧了春美劇團的
場,難道不是嗎?
至於「民戲品質相應提昇」的話題,請移駕到
「情人樹下明月心掙扎」單元,看看我和版主討
論的內容,當時提到的是關切有關外台戲團的問
題,並非只特定的某一團。不過妳給的題目我會
去思考,或許將來機緣成熟可以用得到,請不要
誤會我意有所指,我只是珍惜這個互動下產生的
靈感。
我覺得我的落點都是放在整個歌仔戲推廣的層面
來談,如果是因為在妳的文章下作回應,而讓妳
不能接受,我想我會尊重妳。
版主
跟妳說聲對不起!謝謝妳一路來客觀而誠懇的回
應,我真的很欣賞妳的作法,我還是會在好戲開
鑼的園地流連徘徊的。
瑩儒
不需要說對不起吧!這裡本來就歡迎善意的討論
與建議,有興趣的就多上來聊,我忙沒時間回應
時,大家就自助互相討論,如果各劇團發現這些
想法有可參考之處也算功德一件。況且我覺得美
齡應該只是想聽聽看妳的看法,美齡是吧!?
妳所歸納家長帶孩子看歌仔戲的三點看法,是歌
仔戲團在現代社會生存發展必須正視的問題。
倘若劇團希望塑造好的形象,不管是公演或民
戲,從演員素質、表演內容到外在包裝都需要呈
現比較接近的質感。因為對於觀眾來說,看到劇
團演出牌樓上,不分民戲或公演是掛著相同的招
牌。
我特別期待像秀琴、春美、一心、明珠或民權等
這幾個目前獲得文建會扶植的優秀外台團隊,能
夠不斷自我提升,成為其他外台歌仔戲團的榜
樣。惟有從劇團本身自覺地由質方面的調整,才
能慢慢由點擴散到面,逐步影響更多人對於歌仔
戲的觀感。
談到推薦歌仔戲給新觀眾看,公演戲劇情內容明
確,演出品質較為穩定,自然比較適合,至於演
出戲碼的選擇,則視推薦對象喜愛的口味而定
囉!例如:我身邊也有一些現代劇場友人會指名
要看新編戲碼或胡撇仔戲,而且驚艷於歌仔戲的
多元活潑風格。
我個人覺得重傳統唱唸的戲碼比較耐看,但對於
劇團願意做各種創新嘗試也很期待,因為從歌仔
戲發展以來就是隨著時代脈動靈活吸納許多不同
藝術或流行文化元素而成長茁壯。只是在創新過
程需要時間來去蕪存菁,因此一齣創新戲碼在正
式公演前較長時間的蘊釀與沉澱會更加重要。
糟糕!好像又不小心說到另一個問題,恩…先就
此打住。
美齡
胡撇戲值不值得開發呢?要看是什麼樣品質的胡
撇仔戲吧!?現代劇場裡有金枝演社劇團發展出了
胡撇仔戲系列,正代表胡撇仔戲的可能性。
看得出來大家和我一樣,都很關心歌仔戲的前
途,與歌仔戲和年輕人教育的問題!
且說歌仔戲、民戲和胡撇戲的三角關係,真是
剪不斷理還亂!後二者基本上已和歌仔戲沒有關
係了,我一直強調,一定要給她新的名字,她叫
閩南語(國語)歌劇。給了新名字,也給了活力,
在行銷市場裏才有辦法做市場區隔,因為她們的
觀眾重疊的不多。有了這樣的認知,就不會有胡
撇戲該不該開發的問題了!
有了這樣新的名字,胡撇戲再也不用委屈地
依附在歌仔戲裏求生存;再也不用告訴觀眾云:
歌仔戲也可以這樣演,誤導喜好歌仔戲的朋友;
再也不用受人投以胡亂演的眼光對待。記住:從
今以後,我的名字叫閩南語(國語)歌劇,不要再
叫我胡撇戲。釐清了這些定義,也就釐清了觀
眾,各家的市場,只得各自努力去開拓了!(代覆
美齡小姐)
所以子楓說她有朋友喜歡新編胡撇戲,也不
足為奇了!就像現在很多劇團都很致力於歌劇的
發展,卻又要扣上歌仔戲大帽子,這會引起歌仔
戲的觀眾喊不平,也讓喜歡現代歌劇的觀眾叫
冤。歌仔戲雖不像曲牌體那麼嚴謹,她是板腔體
系,雖較自由發揮、包含元素較廣、產生流派也
較多,但是穿古裝、戴墨鏡、唱著—來去來去
下哇咦的戲劇也可以叫歌仔戲吧。
所以 貴校請春美劇團來表演"古鏡奇緣"絕
對是一場藝文活動,但很遺憾又是錯把歌劇當歌
仔戲看待,從同學反應云:沒想到歌仔戲也可以
這樣演,我個人認為又是錯誤的藝文教育。現在
只有請校長及熱心老師們,告訴同學們"古"劇是
歌劇,再請秀琴劇團演范蠡獻西施正宗歌仔戲給
同學們看,讓師長同學們一起—–哇—歌仔
戲可以這麼美喔!
歌仔戲是一門本土性的學問,既是學問,就
需要愛心耐心來教育同學如何欣賞。現代年輕人
比較喜歡詼諧的、速食的、KUSO的,但是范劇是
比較嚴謹的、文學的、愛情的藝術,所以我不敢
說喜歡范劇的師生會較多,但也正因為如此,歌
仔戲在年輕人心目中,還有很大努力成長的空
間,喜愛歌仔戲的朋友們,您們說是也不是?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有同感, 貴校可以請秀琴劇團來試一試, 看
看是否有何不同反應!
請問野譚
你看過秀琴歌劇團的民戲夜戲嗎?
照你這樣說秀琴也應該稱為閩南語歌劇團囉
現在是一個跨領域的時代,許多藝術類別都在做
各種創新嘗試,傳統戲曲也不斷求新求變,期盼
能創作出接近現代思維的當代戲曲。建議大家參
考12/14這裡所刊登蔡欣欣教授的一篇文章「三
合一!劇藝品質/文化品味/劇團品牌的創作思
維」,可以概觀近年來的戲曲創作風貌,以及學
者對於歌仔戲發展的觀察。
歌仔戲是兼容並蓄、風格多元的,因此許多學者
專家在觀察或期待歌仔戲的發展時,也會以寬廣
的角度來思考。
因此,「歌仔戲製作發表專案」的獎助作品中,
曾有國光改編古冊戲的《石門八陣圖》、秀琴改
編劇團拿手胡撇仔戲的《血染情》、新編歷史大
戲的《范蠡獻西施》、春美新編穿越時空胡撇仔
風格的《古鏡奇緣》、時裝歌仔戲《青春美
夢》、明華園天團新編胡撇仔風格的《鬼菩
薩》、《弦月霜天》、明珠改編古冊戲的《泣血
蓮花陳靖姑》、一心古戲新銓的《戰國風雲馬陵
道》。不管呈現何種風格,這些都是由評審所評
選出的歌仔戲!
手心手臂都是肉,我十分樂見以上這些劇團用心
打磨出的戲碼或其餘歌仔戲好作品,有機會推廣
到更多地方。不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
做推廣演出,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各項要素
具備,並積極規劃洽談才能有具體成效。希望愛
好歌仔戲的朋友能共同努力、把餅做大。
至於我先前說到現代劇場朋友會指名要看「新編
戲碼」或「胡撇仔戲」,是因為這些戲會有不同
的詮釋觀點或創意,那是屬於創作面的觀摩與生
態面的觀察。
覆 ???:
樓上的朋友,秀琴團名不叫歌仔戲團,叫秀
琴歌劇團,所以她演歌仔戲、演民戲,演胡撇
戲,未來可能也會演青春版的崑劇(據悉已有團
員開始學唱崑曲了)。我的意思是要為戲曲定
位,不是劇團。我也建議劇團演出前要告訴觀
眾,每次演出的戲定位為何種戲,讓戲迷能依其
所好前往欣賞。就像我就是位傳統歌仔戲迷,常
常看到廟會打著歌仔戲的旗子,卻唱將國台語流
行歌曲,就這樣中斷了我數十年的喜好。於95年
間經友介紹認識了秀琴劇團,才了解民間還有這
麼優秀的歌仔戲劇團。(我就是很擔心很多朋友
會和我有同樣的際遇,所以會利用不同管道,大
聲疾呼!怎奈能力不足,總是辭不達意,嘆!)
看傳統歌仔戲是我個人喜好,我是擔心好不
容易茁壯的它,又被民戲、胡撇戲遮掩其光芒。
子楓:
胡撇戲(以下簡稱胡劇),通常意有所指,顧
名思義—胡亂撇一撇的戲。如:穿古裝戴墨鏡拿
短槍、唱流行歌曲,無所本,或亦有所本,其本
意義及通俗聊無意義的戲。
若然則血染情非胡劇,是道地的歌仔戲;
古鏡奇緣不是因為春美演的就叫歌仔
戲,也非胡劇,是道地的現代歌劇。
青春美夢一樣是現代歌劇,既非胡劇
更不是歌仔戲。
弦月霜天,不是胡劇,是道地歌仔
戲。
沒錯正因為真正的歌仔戲是兼容並蓄,風
格多元,才能分枝散葉出胡撇戲、民戲等。但是
要內化吧,總不能離開了七字白、都馬調,唱起
流行歌曲,還叫傳統歌仔戲吧。
所以國藝會獎助宗旨應更具體明確才對,
不是傳統歌仔戲,就應該屏除獎助對象之外。戲
劇創新、胡撇戲、現代時裝歌劇就不應在冠有傳
統二字之機構受獎,應另行他途給予獎助,否則
會有滑天下之譏之虞。
如果要說什麼是"正宗"傳統歌仔戲的話,陳美雲
就算演民戲,出口都是四句聯;或是再復古一
點,廖瓊枝老師擅長的艋舺哭、宜蘭哭等等長篇
哭調,這才是正宗的傳統歌仔戲啊,現在這些新
編戲,就算是歷史故事,也稱不上"傳統"吧…
如同版主所說的,現在是跨領域的時代,每次跨
領域的嚐試應該看的是,是否成功融合多方的元
素,為原有藝術領域加分。
這讓我想到研究所時行銷課的觀點,開發出一個
新產品,如果有市場上現存的舊產品種類可做比
較,消費者比較容易想像新產品的功能,也比較
容易接受。
如果每次嘗試都要定義出新的劇種,對於沒有深
入研究的觀眾來說,因新劇種所產生的新知識將
造成欣賞的門檻與障礙,對於吸收新觀眾而言反
而造成反效果,歌仔戲觀眾會越來越少,所謂的
新編戲或胡撇戲也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觀眾群。
我記的"胡撇仔戲"有兩個解釋,除了樓上前輩說
的胡亂演之外,還有一個解釋是從日文
的"OPERA"翻過來的,所以有人叫"胡撇仔",也有
人叫"黑撇仔",反正是音譯,"胡"跟"黑"兩個音
好像就不需要太介意.
不過現在許多人都在強調"胡撇仔"這個音譯名
詞,我覺得是不必要而且浪費時間的,除了覺得他
們有點"斷章取義"外,我覺得一個大的文化群集
出現小群集是正常也是必要的,因為這是一種文
化的進步.最早的歌仔戲是在一塊空地演出,演員
也都是農忙之餘的子弟(男性),為什麼現在歌仔
戲會在戲台上演出?為什麼現在歌仔戲演員少有
男性?當然都是環境汰換下來的,在台上演觀眾較
多,演員大多為女性且年輕貌美觀眾較愛.若
要"傳統"歌仔戲,恐怕就得去看"老歌仔",說明
白一點,搞不好"老歌仔"的演員也認為在戲台上
演出的戲班非傳統歌仔戲.
再說,"歌仔戲"的英文是Taiwan Opera(台
灣歌劇),並不是要我們依附外國人的看法,只是
覺得既然這是個多元的社會,為何硬要區分"你我
他",硬分傳統歌仔戲跟胡撇仔戲有意義嗎?就像
版主說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胡撇跟"傳統"只要
在水準之上,何必區分誰是歌仔戲,誰不是歌仔
戲.在我們眼中,外國人爭辯"歌劇"與"音樂
劇"不同有點好笑且不必要,因為我兩個都愛.同
樣地,在外國人的眼中,傳統跟胡撇並沒有差別,
就算我們區分出二者的不同,英文還是
叫"opera",如果我們在同樣的時間去辨證差異
時,何不把同樣的時間拿來讓台灣歌仔戲走進國
際社會.Discovery頻道播出"台灣珍寶-歌仔
戲"就是踏出台灣了嗎?恐怕還在"同志尚須努
力"的階段了
國藝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並無傳統二字
也非傳統藝術中心
兩個是不一樣的機構
不知道各位童鞋欣賞過劉南芳老師ㄉ百里名醫ㄇ??(值得推薦ㄉ一齣戲)
我原本也以為唱流行歌,戴墨鏡,舞動武士刀叫胡撇戲!!卻發現南芳老師把
自己ㄉ做品定位為胡撇戲~~可見得它ㄉ意含是廣汎而非狹礙ㄉ…..
昨天在尬歌仔競賽會場惠君老師還有廖老師都提到"觀眾"是歌仔戲能不能
延續ㄉ命脈!!
所以如何吸引新觀眾踏進門才是最重要ㄉ…
新東西可以吸引新族群入門,產生興趣才能去欣賞它的美~~青菜蘿蔔就各
取所需曪….
就好比崑曲有它傳統ㄉ精緻美,可是我還到不了;在台下我只想跟周老打招
呼…zzzzz
像我如果看不慣民戲改看古冊,看不慣野台可選擇文化場,通常文化場因有
補助較精緻精彩!!看完會有滿滿ㄉ感覺~~至於劇團只要是認真都值ㄉ鼓勵
口貝..
明年是歌仔戲ㄉ好旺年,只怕自己沒時間不怕沒好戲看~~敬請各位鬥相報
來去看戲ㄌㄡ^_^
看完諸君的長篇大論頭都昏了
但是不才在下我也不禁開始想
要有怎樣的基本元素才算是歌仔戲呢?
一定要有都馬七字等傳統曲調的演唱嗎?
一定要講台語嗎?
一定要穿古裝嗎?
一定要用絲竹鑼鼓伴奏嗎?
一定要走傳統的腳步手路嗎?
………
建議版主辦個投票讓大家做個公決吧
從來都沒有想過古鏡奇緣不是歌仔戲耶,唯一沒
符合的要件就是有兩場沒有穿古裝比身段吧?
如果古鏡奇緣算台灣歌劇,那性質不就比較近似
四月望雨了嗎?
可是一般人的觀感會認為古鏡跟范蠡獻西施比較
像吧?
野譚妳害我昏頭了,救人喔!
酷蛋:
讓您昏頭,十足抱歉!我這個人較死腦筋,
個人以為,既然叫歌仔戲,應該十足傳統味!既
是傳統,當然就有七字調、都馬調等傳統曲調演
唱、絲竹鑼鼓來伴奏、着古裝以文武場來演出,
這些應該都是歌仔戲的基本元素吧!
今日社會的劇場太多元了,也很競爭。既是
競爭就要專業,要分工,所以劇團要認清自己,
到底要演舞台劇、現代歌劇、胡撇戲,還是要歌
仔戲。若劇團今天演歌仔戲,下次演胡撇戲,偶
也演歌劇,這樣的劇團演藝絕對不會進步的。
我們衷心期待,明年的跨年也會有歌仔戲嘉
年華會,讓我們這群關心本土文化的朋友,一起
HAPPY NEW YEAR!
最終也能將原汁原味的歌仔戲,像雲門舞集
一樣推向國際舞台。
這………..畢竟是理論!!是理想!
歌仔戲的包容性和自由性本來就很大,它本身就
是個大雜燴,是匯集了許多劇種和台灣演歌、民
謠….等演變而來。為什麼要有這麼多創新元素
加入歌仔戲?一定有其道理和現實因素考量。反
觀之,那表示只靠十足傳統味的歌仔戲生存不
了,否則何必創新?現在的歌仔戲曲調也是以前
一直不斷增加新編曲,才會呈現現在多元風貌
的。現在這些新編曲調也可能會是未來歌仔戲的
基本元素也不一定。誰能說得準?現在是”未來
的歷史”……….只是現在正值轉變期罷了。
(我們討論的是優質的歌仔劇團,請勿拿時下為
五斗米折腰胡亂瞎稿的劣質劇團來比喻)
一首國語歌,掺了一句英文,不代表它就不是國
語歌。一齣歌仔戲劇,不能因為掺了幾首新創、
新編曲,就說它不是歌仔戲。再者,一齣戲劇若
全是七字調、都馬調,那不是很乏味? 尤其當它
又是售票性質時,肯定的是…..會被觀眾批評到
臭頭!
你確定要把這種東西介紹給現代”思想前衛、想
法無遠弗屆的薪薪學子”?
“古鏡奇緣”能以創新手法吸引學生”原來歌仔
戲也能這樣演?“的關注,進而有興趣,更進而
發現歌仔戲的傳統美,不也很好?
“范蠡獻西施”對有慣性在看歌仔戲的我而言,
都略顯沉悶了,更何況是坐不住的學生?
比較過春美歌劇團和秀琴歌劇團的民戲。
秀琴的民戲唱流行歌的比率偏高。
春美的民戲則是目前我看過唱最少流行歌的劇團
了。
一齣戲平均不超過三首(幾乎都是三花包辦,要
三花唱傳統曲調也很怪吧!!)
有時甚至連一首也沒有,我想這是值得鼓勵的。
要傳播傳統歌仔曲調的美,應該是從最接近群眾
的民戲開始吧!
什麼是原汁原味的歌仔戲?
從他的發展源頭落地掃來看,現在的歌仔戲
根本都不是原味?
可以這麼見解嗎?
歌仔戲經過時代的演變,吸收各種劇種精華
有了他自個兒的型態與風韻,所以歌仔戲只
有一種類型嗎?
他的詮釋方是只能狹隘的用某種類型嗎?
眼界有多高,發展有多大!
歌仔戲如果不能與時俱進,那麼他就不是歌
仔戲,請看歌仔戲的發展,就會深刻瞭解歌
仔戲其實是很長進的劇種,他很正點、超正
的。
老實說,照野譚前輩的定義,
\\\"古鏡奇緣\\\"絕對比\\\"弦月霜天
\\\"更歌仔戲.
不知前輩有沒有看過這兩齣戲?
至於\\\"絲竹伴奏\\\",一般而言,\\\"絲
竹\\\"是指國
樂,\\\"傳統歌仔戲\\\"並不使用國樂伴奏,
因此在下認
為:\\\"傳統歌仔戲\\\"恐怕不適合加上這
個定義.
如果照野譚的定義:
『歌仔戲,應該十足傳統味!既是傳統,
當然就有七字調、都馬調等傳統曲調演唱、
絲竹鑼鼓來伴奏、
著古裝以文武場來演出,
這些應該都是歌仔戲的基本元素吧!』
那麼請問野譚:
你口口聲聲所謂的正宗歌仔戲《范蠡獻西施》,
裡面那首幾乎可算是主題曲的【詩經‧蒹葭】,
它所安的曲調是你所謂的七字調、都馬調這些傳
統曲調嗎?
這齣戲裡所採用的都是你所謂的歌仔戲傳統曲調
嗎?也有不少是新編曲調吧!
《古鏡奇緣》裡也有不少都馬調、七字仔、七字
搖版、七字清版、七字白、雜念調、江湖
調……
那麼為什麼同樣都是有穿插歌仔戲傳統曲調跟新
編曲調,
同樣都是穿古裝(《古鏡奇緣》除了第一場跟最
後一場),
同樣也是有文武場伴奏,
怎麼《范蠡獻西施》就是正宗歌仔戲,
而《古鏡奇緣》就成了臺灣新歌劇?
照你的定義,那你豈不是自打嘴巴嗎?
看到這篇回應越來越熱烈,歡迎大家在此對歌仔
戲的發展、推廣或觀眾開發等面向進行理性討
論,我想觀眾也樂見各劇團努力發展出自己的風
格與特色。
上面有一篇署名「婷」的回應,是
我認識的婷嗎?你居然會回應這麼
多字,真讓我很驚訝,不過寫得真
好。
不過看到以上有幾位所寫,怎麼覺
得有一點「各為其主」的味道跑出
來,看來歌仔戲界依舊還是有極重
的門戶之見。
不過我最欣賞子楓的客觀看法,我
覺得藝術本來就應容納更多可能
性,包括傳統與創新。
我怎麼寫了這麼多「不過」啊,贅
詞真多
圓圓
好久不見啊!
感恩妳不棄嫌啦!看來我們的想法還蠻接近的。
藝術創作本來就應該給予空間,至於該怎麼定義
或正名,不妨留待時間來沉澱吧!
對於歌仔戲界來講,不管演的是傳統戲或胡撇戲
不管是國藝會或者傳統藝術中心,不管是戲團或
演員,不管是參與者或是戲迷,我想大家都希望
歌仔戲受到廣大社會階層的接受與喜愛,所以如
何讓它可以在這大環境中不被淘汰,如何這門本
土藝術文化繼續傳承,我想應是大家共同的目
標。
既然有人認為傳統戲較能代表歌仔戲,有人認為
歌仔戲的特色就是融和多元文化,不如就是保有
唱唸作打功夫,又能吸收一些當代時勢下的語言
音樂…等文化加以改變,例如要用流行歌曲,則
起碼可改歌詞符合情境,不過不要捨本逐末到看
不到唱唸作打功夫。
服裝、佈景等有關舞美方面種種,則是配合劇情
背景作整體性配合,這類感官方面的呈現,可能
多花點錢就可能可以成就。惟獨唱唸作打功夫甚
至形而上層次內涵的呈現,都需要有計劃的培
訓,不知國藝會等有關單位,是否有這樣的配套
扶值策略,來幫助從業人員,面對當代的時勢,
當代的劇種,已經開始探討形而上的人性哲理
時,幫助它們有更紮實功底,有深層心靈體會;
環顧現代各行各業各機關團體,都有安排讓從業
人員在職進修的措施,不知國藝會等有關單位有
否為歌仔戲界的外台戲團作這樣的安排讓演員有
更紮實的功底傳承這門本土藝術文化,讓面臨各
行各業,競爭激烈的扶植團隊,不管在戲劇在運
作都能更見水平!
戲迷
從你的文字當中,可以感受到你對於歌仔戲的深
切期許。你所提到的唱唸做打與形而上內涵的呈
現等,的確是歌仔戲劇團與從業者需要加強與充
實之處。
過去傳藝中心曾辦過相關課程,也曾有駐團顧問
的補助,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也曾於台南與
高雄縣辦過提昇劇藝方面的培訓課程,台灣戲曲
學院目前也有不少外台劇團子弟前往就讀,方法
與管道不少。
但過去觀察,專注於外台演出戲路的團長們或主
要演員,很少有空參與這類課程。我覺得最根本
的還是劇團負責人的觀念,如果有自覺性要幫劇
團與團員提升,不妨透過傳藝中心、文建會南方
計畫或國藝會的補助申請,為劇團量身打造最符
合需求的課程、指導老師、安排最適當的研習時
間,或許可以收到比較直接的效果。
另外,國藝會也有駐團藝術工作者的項目可以申
請,劇團可以找了解劇團特質與需求的藝術工作
者,以長期的計畫,協助劇團在編導或表演方面
能更加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