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京劇與歌仔戲的對話與交融—從《九曲橋寇珠換太子》談起

3

廖瓊枝、張義奎、徐亞湘聯合對談

12月28日(六)午2:00  大稻埕戲苑八樓

海派京劇與歌仔戲的關係,竟然可以從日治時期說起!國光劇團農曆歲末公演【公平正義‧安心過年】,其中一齣折子戲《寇珠換太子》,搬演《宋宮秘史》「貍貓換太子」故事中的「九曲橋」段落,藝術總監王安祈的構思竟是來自廖瓊枝老師指導演出的歌仔戲版本,對照戲曲學者徐亞湘的研究成果,清楚呈現台灣在日治時期歌仔戲受到上海來台京班影響的軌跡。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去年觀賞廖瓊枝老師指導演出的歌仔戲《宋宮秘史》,「九曲橋寇珠換太子」一場,上了多位土地公,令人印象深刻。廖老師說這是她的幼年記憶,歌仔戲的演法受到上海來台京班的影響。而王安祈更指出:上海戲曲界在80年代曾試圖搶救海派京劇,尋訪老藝人,錄製當年演法,「九曲橋寇珠換太子」這場戲同樣出現多位土地公,兩相對照,清楚呈現戲曲傳播影響的路線,深具意義。

因此國光劇團2014年1月在中山堂的農曆歲末公演【公平正義‧安心過年】,特別安排了《寇珠換太子》一折,劇幅約50分鐘,由林建華修編劇本,王鶯華飾演陳琳,陳長燕飾演寇珠,王冠強主排,戲劇指導張義奎老師正是出身上海正義京班的海派老藝術家。有趣的是:八十多歲的張義奎為林建華講述此戲的海派演法,與上海戲曲界80年代的保存錄影內容幾乎完全相符!

為了突顯海派京劇與台灣歌仔戲的影響關係,國光特別邀請開拓此一學術領域的文化大學戲劇系徐亞湘教授出席講座,與廖瓊枝、張義奎兩位資深藝術家對談,由王安祈擔任引言。講座時間、地點為12月28日週六下午2:00大稻埕戲苑(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1號8樓,永樂市場樓上),免費自由入場。

2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