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帶兩團挑戰入選演出國藝會布袋戲專案不會累嗎?真的值得如此奔波費力嗎?」這是許多圈內好友時常提起的問句,也是我安靜停下時屢屢自我思索的問題。事實上,身兼編劇和導演在此專案運行中隨著劇本不斷地翻轉編修、排演行政事務的繁瑣迭現,的確是真的忙碌難閒的;但是看著主演堅毅咬牙挑戰突破原來表演極限、激發開創未來表演可能,更有許多年輕操偶技師願意真心投入、用心排練,布袋戲展現出無窮生命希望…….那就是讓我忘卻勞累、心甘情願的最大動力泉源。
透過自體反思藝能提升、資借其他藝術優點和合作交流截長補短來思索開創布袋戲的無限可能性是我一貫的藝術理念,也是個人認為現今台灣偶戲跳脫困境的活水之道。因此今年的創作除了持續在劇本上進行邏輯翻案重新編創外,更且大膽地挑戰全以歌仔戲音樂伴奏、主演口白保持布袋戲分音特質外也加入歌仔戲的情感豐富唱唸、戲偶表現也嘗試融入歌仔戲表演的真人動作,冀求布袋戲的演出不再僅是刻板式的擺動對應或沒來由地大打出手,而是擬人化的聲情俱現、意態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