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班嚴選]小貓咪(郭姿容)新秀報導

        最近春美歌劇團最受歡迎的三花-小貓咪,經過多年的磨練,開始受到觀眾的注目。在這裡小貓咪獻出第一次的「純真又感性自述」: 

        從小我的環境就是歌仔戲世家,小時候跟著奶奶在戲班跑,那時候只是偶而扮仙或演個仙童而已,沒甚麼在接觸,一直到我14歲才正式進入劇團學戲。開始學戲就是在我媽咪-春美歌劇團,當然一開始學戲,吃的苦頭也是不少,除了要懂得情緒的變化,也要學身段的技巧,更要懂得唱腔,這些都要靠自己平常的吸收,一點一滴謹記在腦海中,當然也不是靠我自己就甚麼都會,還是要團裡的前輩更正我的缺點。這些年來我最感恩的就是我媽咪(團長~春美),在歌仔戲生涯裡我媽咪教我最多,也讓我懂得更多。 

        在加入歌仔戲演出時,一開始所演的角色都是從旗軍、家僕、家丁、一些小角色演起,慢慢的開始接觸武將、番將、老旦、三八,不是很正派的老生..等,到後來,因為團裡演員的流動,媽咪對我更加嚴厲,開始丟各種角色讓我嘗試,一開始有小生、三花,指定的強攻是三花角色,起初壓力真的很大,大到快喘不過氣來~ 因為我的經驗少之又少,之前的前輩經驗是一二十年的累積,我才剛起步,很多情緒都不會抓,當然一開始有許多觀眾不能接受我的演出方式,我很在意我媽咪說的話,她對我的演出只要稱讚一句,我就覺得得到最大的獎勵,如果那一次的演出她對我不滿意,我的心情就跌到谷底,於是我必須不斷的督促自己, 加緊學習,不懂得就去請教一些前輩該怎麼做~一直慢慢的去揣摩,做出自己的風格,直到觀眾能接受我。 

        演出的角色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小生了吧!小生需要的就是身段跟唱腔,平時的我都是演帶有喜感的角色,遇到需要正經八百的小生我就沒轍了~ 記得好幾次在演小生,都把三花的口白帶到小生身上~哈哈!後台的人聽到都笑翻了,可是大家都習慣啦~ 唱腔~~算是我的致命傷,也是我最不想去克服的問題,但,歌仔戲最需要的也是唱腔,有時我在想,為甚麼別人可以我不行?可能是天份吧,我的天份不在唱腔,而是在武打,唱腔雖然是我極大的問題,到最後我也是要去克服他,有時候我會拜託 文場 老師,私底下彈給我跟唱。媽咪總是給我一句話,一次唱不好,兩次唱不好,第三次就會了,總是會有唱好的的一天,只要自己肯學,不怕吃苦~ 這些話讓我成長了很多。媽咪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媽咪給我了很多名言~對於我的將來,就是把我媽咪當作學習的目標,努力前進~ 

        還有知道我貓咪這個外號的由來嗎?
我的外號是媽咪她取的,因為我出生時,我的哭聲很像貓咪。
媽咪她一聽到整個傻眼~@﹏@~
心裡頭就想怎麼了,這是嬰兒哭聲嗎? 後來就把我取名外號叫小貓咪了~哈哈哈!!! 

        小編採訪了幾位觀眾對小貓咪的印象:
1.從剛開始默默無聞的旗軍仔到如今嘗試演各種角色,短短幾年,可說是進步神 速,尤其是武打更是了得~
2.在台上漏了詞,會老神在在,神色不慌的帶過,不會怯場跟緊張,反應也很快。
3.唯一可惜的是五音不全,常唱到音飄掉,所以跟春美對戲時,常被吐糟,咬字不清~
4.演生角稍嫌稚嫩,不過扮相可愛得人疼,所以在台上無厘頭的演出,往往讓台下觀眾笑到不行~^v^~
以上是春美歌劇團新秀小貓咪的個人報導,也請觀眾朋友們多多為我們的新秀加油打氣,讓更多優秀的演員繼續站在舞台上,為大家演出好看的歌仔戲!  

[戲班嚴選]俊灑秀逸的年輕新星—張心怡



拿一隻名叫毅力的筆 沾抹青春的墨水
在稱之為舞台的布上 揮灑絢麗的唱唸做打
聚光燈下的粉墨豋場 才正要發光

 
  她,扮起文生俊俏秀氣;扮起武生威風凜凜;扮起三花,可愛逗趣的模樣讓觀眾笑彎了腰。她是年紀輕輕才二十一歲的心怡,是阿牛張秀琴的掌上明珠,也是秀琴歌劇團近一兩年來火速竄紅的年輕新星。

  心怡自小跟著媽媽在戲台邊玩耍,在戲台下看戲,慢慢的開始對歌仔戲產生興趣,尤其是耍刀弄槍的武打部分。於是心怡自開始學戲以來,便不斷的鑽研武打身段。她說:「以前看到武行,那樣翻、那樣跳,耍槍弄劍,就覺得好有興趣喔!好像很好玩的樣子。就對這一方面特別有興趣。」
        本來只是假日到劇團幫忙,但慢慢地心怡發現自己的夢想在演出時慢慢凝聚,「我夢想當個武行!」痴迷練武的她,為了早日學有所成,她決定中斷高中學業,全心投入演藝活動。這樣的決定讓身為母親的阿牛緊張了,她捨不得女兒放棄學歷,怕將來會造成遺憾。心怡倒是勇於取捨,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人生的價值規範應在於自己,而不是社會的標準。心怡的堅定終於取得家人的認同,於是心怡正式踏入歌仔戲圈子,開始她的演藝之路。
    雖是頭家仔囝,但心怡也是得包攬學戲囝仔的工作,協助其他藝人的演出和幫忙所有雜務;演出前後的搭台、安景、拆台、「落籠」等粗活,心怡也從沒少做過,真真切切走著外台歌仔戲藝人的每一步。值得欣慰的是,傳承家族一身「戲胞」的心怡,在學戲的過程中,進步相當神速。近一兩年來,她開始在公演劇碼中擔綱要角。在外台民戲,也開始擔綱起小生的角色,獲得不少觀眾的肯定與支持。


        談起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角色時,在戲臺下總是爽朗而笑臉迎人心怡說:「就是第一次演公演的角色,《魅湖咒》的卜吉。」她笑著說,雖然是自己熟稔的三花,不過因是這部戲裡頭很重要的角色,心裡依舊緊張萬分。不過克服了緊張後,心怡成功的演出博得滿堂彩。而後更挑戰《玉石變》中,逗趣貪財的縣官,心怡表現依舊亮眼出色,慢慢地也受到矚目。
        從穩紮穩打、勇敢接受挑戰,到現在被眾多觀眾認同喜愛,甚至擁有一票小戲迷的心怡,一直把崇敬的母親,當作是自己演藝上的榜樣。她希望自己能夠承襲母親一身的好功夫,將自己做到最好。她也將劇團中的才女——米雪,視為自己效仿的對象,希望不管詮釋什麼的角色,都能像米雪那樣做到入木三分。心怡說:「平常在班裡演戲,長輩們與前輩們都會很熱心的教我,告訴我要怎麼修正。跟他們對戲的時候,都會覺得很安心。不過不知道為什麼,跟我媽媽對戲的時候,就是會特別緊張,還會緊張到腦袋一片空白。可能是自己求好心切,希望在她面前有更好的表現,就緊張過頭。尤其是我演壞人的時候,要看著她,跟她四目交接,還要很認真的罵她,我都會突然不知所措,看著她的表情,就會很在乎她的想法。」母親的認同與讚許,對心怡來說,應該會是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當小編問到,目前最想精進的是哪部分時。
心怡笑著說:「除了唱歌還是唱歌啊!!像變調仔(電視調)就還好,不過最傳
統的七字跟都馬,就還是不穩ㄚ~」

小編:「那是最難的啊!卻又是最基本的……」
心怡:「對啊!除此之外,我們是中部班,常常日戲都會唱到外江、南管、亂彈之類的曲調。就是很多咿咿啊啊那種,真的很難!不過很希望可以學起來!」

 
  在演戲的路上,認真努力的心怡,要一直學,用心的學。盡力的將演員的角色做到最好,做到最出色。她了解自己的優勢,也正在努力補強自己的不足。希望在永無止盡的藝海中,揮灑出一道最美麗的浪花。心怡的發光發熱,指日可待。

文章回顧
牛姑和她的女兒

流浪到西安:十三朝古都長安城,八百里秦川吼秦腔(下)

「台灣娃也能唱秦腔!?」

 
    《周仁回府》是秦腔的經典劇目,<悔路>一折則是小生周仁的重頭戲之一。將近三十分鐘的獨腳戲,演繹了周仁在回府的路上天人交戰,最後決定將自己的妻子李代桃僵,代替嫂嫂獻給奸人的心理過程。梅花獎得主李小鋒老師,是陝西省藝校第一屆畢業的名角兒,文武兼備,被譽為「活周仁」。初見大師我當然是興奮不已,但是李老師卻是愁眉苦臉…因為他發現眼前的這位開心得蹦蹦跳跳、樂天派的「台灣同胞」……並不會講「陝西話」!(是的,秦腔當然是用陝西話演的!囧……)更遑論是唱秦腔了!於是老師只好一個字一個字地教我念,我則一個字一個字地標上注音符號,並錄起來,開始了我每天耳機不離耳朵的生活。
 
秦腔的唱腔對我而言更是艱難,許多我們台灣耳朵乍聽起來是鬼吼鬼叫的喊叫聲,其實是具有旋律的(驚!),於是我土法煉鋼,行走坐臥都帶著耳機努力辨識其中奇妙的轉音(而且逐漸覺得十分好聽有韻味!),總之,把口白跟唱腔硬是囫圇吞棗死記了下來。李小鋒老師見我還算是肯下功夫,開始解釋如何表演周仁的心理狀態與情緒轉折。排戲的同時,也逼迫成天悶著頭苦練的我──「要休息!出去玩!」一路帶著我參觀了世界聞名的兵馬俑、華清池、大小雁塔、王寶釧的「寒窯」,也吃了西安有名的羊肉泡饃。

    

(圖說:佩穎與李小鋒老師。李老師是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深受秦腔戲迷喜愛。充滿幹勁,同時又細心、感性。)

 

待在西安的日子,從一個月延長到兩個月,從下著雪的春天進入了炎炎夏日。其中苦樂參半。也有因為水土不服(陝西食物非常辣,所以我常常吃八寶粥度日)與疲勞過度,結果被老師拎去看醫生打了六天的點滴;也有和西安的血性好漢結為好友,開懷下棋(被痛宰)、共飲、吃烤羊肉。也曾因為沮喪與思鄉,計畫偷偷逃離西安;然而想到各位老師的殷切關懷與費心,還是咬牙繼續留了下來。

 
 
台灣周仁,西安開唱
 
 終於,展現學習成果的時候到了。五月底,張卜午老師在當屆畢業生的畢業公演空檔中,為我安排了成果展演的時間。化上油彩妝,綁上甩髮,穿上官服,來自台灣的「周仁」上場了!舞台下的老師與同學們聽到我唱出他們耳熟能詳的秦腔經典唱段「我周仁並非是忘恩義」……開心地鼓掌歡呼,並且漸漸為表演所吸引。這是一次美好的演出經驗,台上與台下的交流營造出神奇的氛圍。演出完,我呆了好一陣子……在舞台上,我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歌仔戲細胞在活躍著、舞動著。我很高興自己在西安帶給了大家一場有點不太一樣的周仁<悔路>──在秦腔的表演中,運用了歌仔戲的小生表演與情緒張力去詮釋了這段戲,雖非刻意,這卻是在我身上所累積的表演特質!雖然身段、唱腔無法盡善盡美也不夠道地,然而人物情緒卻是同樣真誠的。
 
這場小小的演出,讓我對省藝校的各位師長以及李小鋒老師交出了成績單,也對自己(以及長久的困境)有了交代──無須自卑、不要氣餒,努力不會白費。同時,也聽到了我心裡一個小小的聲音告訴我:我愛歌仔戲~歌仔戲也愛我~繼續努力吧!(哈,一個人在異鄉待太久可能都出現這種自言自語的症頭。)
 
 
從溫暖的古都西安流浪歸來,滿滿的感謝。感謝因歌仔戲、以及因這趟流浪者計畫所結緣的所有人與一切。

(圖說:佩穎的歌仔戲小生扮相)

流浪到西安:十三朝古都長安城,八百里秦川吼秦腔(上)

        關心歌仔戲的朋友們,還記得在戲台新秀裡面介紹過臺灣春風的李佩穎嗎?佩穎不斷地追尋自我在歌仔戲表演藝術的突破與精進,她前陣子得到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流浪者計畫的贊助(這個計畫最近正在徵件當中哦),前往中國大陸的陝西戲曲學校,向梅花獎得主李小鋒老師學了秦腔的經典折子戲(P.S.前陣子秦腔才來過台灣演出,小編剛好得以一睹李小鋒老師精采絕倫的演出),小編特地請佩穎跟大家分享這一段日子以來在陝西的心路歷程,同時佩穎這週日也即將有演出,請大家多多支持吧!


流浪到西安:歌仔戲小生的秦腔之旅(上)
文、圖/李佩穎 

        非常簡單的行李卻有點沈重,裡面塞了從台灣帶著的穿了好多年的都馬靴、一件水袖練習服、路過北京在天橋附近買的一雙厚底靴子,還有幾件衣服幾本書,2010年3/29睌上,我到達了古都西安──歷史課本上赫赫有名的「長安城」,中國十三朝王朝建都於此。西安人驕傲地告訴我:西安的「黃土底下埋皇帝,八百里秦川吼秦腔」。

        我,帶著對自己的疑惑而來。我是什麼?從大學時代開始參加社團學歌仔戲的一個…演員?演了幾齣戲,感覺到不足與瓶頸,我還能繼續演嗎?要如何突破?不想蹲在原地發呆的煩悶讓我選擇了出走。感謝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與援助!原本我計畫流浪到中國各地看看不同的戲曲、為自己充電,評審老師們卻建議:好好地選一個劇種,體會它。

 
        清晰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秦腔」,一個非常古老的戲曲劇種。幾年前看了秦腔的<打神告廟>,其情感的原始激昂與豐沛深深撼動了我,瞬間從心裡理解了什麼叫「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理解了為什麼人世間需要有鬼神的存在。它直接而強大的感染力,與我心目中的歌仔戲隱隱有相通之處。這是一種緣分吧,一剎時的感動引領我收拾行囊來到了古代的長安城。古都的月亮很大很亮,視野很開闊。幾經波折,我來到了「陝西省藝術學校」,秦腔藝術培育的大本營。

 

(圖說:陜西省藝術學校,幾十年來培育了許多首屈一指的秦腔名角。專業、敬業的師資群與認真的學生,令人感動佩服。)

 

 
專業震撼彈 / 吃苦當吃補
 
        在學校的第一天,我被拎著參觀學生們的「劇目課」。省藝校戲曲專業的學生最大不過十八、九歲,但他們的高素質已經令人大開眼界。每天他們都有腿功、毯功、身段課、把子功、唱腔課、劇目課,五年如一日,沒有假期。舞台上一位小生在學《周仁回府》的一折<悔路>;兩個小花旦在排一齣<梳妝>,一條八角巾仿佛是擁有生命似的,在纖纖玉手中翻飛滾動,神乎其技;另一邊排練場,幾個全身汗濕的大武生紮著靠、戴著盔頭正在排練《挑滑車》。學校老師看著我說:「好玩嗎?」看呆了的我說:「好玩!好玩!」(此時我還不知死活而兀自地興奮著),他說:「明天就看妳了。」
 
        第二天早上八點我來到練功場,跟著小朋友們一起踢腿練功,小朋友們的功底非常紮實,而我這位「全校最老的學生」則呈現無可救藥的遜狀,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一把年紀加上幾年來自己亂練造成的新舊傷,許多動作我做得似是而非,更多時候只能在一邊乾瞪眼,突然之間,我悲從中來。演歌仔戲…我不願意當半弔子,這個事實一直在折磨著我,可是時、空的條件,卻是不得不然。「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沒有一步登天的捷徑,這就是戲曲的硬道理。擦乾眼淚,我告訴自己要爭氣一點,就算跟不上,也不能服輸!
 
  在張卜午主任(後來成為我的西安哥哥!大恩人!)的幫助下,安排我住在學校的宿舍裡,雖然簡陋,心靈卻是充實的。每天早上一睜開眼,我就對酸痛無法動彈的身體進行鼓勵與威脅:「起來起來!我們不可以讓西安人瞧不起!」然後奮力地跳起來。第一個禮拜練功渾身疼,連彎腰穿鞋子都變成艱鉅的動作。之後,漸漸漸入佳境,也開始了我的劇目課──跟秦腔名家李小鋒老師(大恩人第二枚)學習《周仁回府》的<悔路>。(待續)

—————————–

相關報導
[粉絲推薦]臺灣春風歌劇團 李佩穎
台女博士反串秦腔小生 欲用閩南語唱《周仁回府》


佩穎的演出訊息
臺灣春風歌劇團
【情/殺—古路折子戲精粹】-《韓琪殺廟》、《烏龍院》
時間:7/4(日) 2:00PM 
地點:大稻埕戲院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1號9樓 (永樂大樓9樓)
票價:200(已售完)、100

2009台新藝術獎十大入圍【雪夜客棧殺人事件】經典重演
時間:2010/09/17(五)PM7:30
   2010/09/18(六)PM2:30
地點:臺北縣藝文中心演藝廳
售票:兩廳院售票系統 02-3393-9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