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片段回味(一):《將軍寇》


離匯演活動結束近一個月,許多演出片段或許仍迴盪在觀眾朋友心中,想再度回味一番嗎?!  春美、秀琴、一心三團分別提供了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
首先,就讓我們先看看衛楚雲、白行良、郭萍兒與軍師的精采演出:

雷音雲影:

七重轉魂丹:

其它《將軍寇》之相關報導

從電影到歌仔戲舞台的「變臉」~ 春美歌劇團《將軍寇》

今起三天將刊登《國藝會》夏季號中關於「好戲開鑼 廟口拼台」這三齣戲的介紹,下週則有劇評會三位評論人針對編劇、 導演、 音樂設計的評論文章,敬請期待!
——————————

撰文/ 廖俊逞  圖片/春美歌劇團提供

 
有人形容郭春美是典型招蜂引蝶的鴛鴦蝴蝶派小生,台上台下都是超級發電機,英挺俊俏的扮相、玉樹臨風的氣質,磁性渾厚的嗓音與顛倒眾生的演技,散發著一股令人難以抗拒的偶像丰采;私底下的她挺胸抬頭、略帶外八地走路,也有一股閃耀著光芒的巨星架勢。一如「春美歌劇團」外台的招牌戲《飛賊黑鷹》,正是主打郭春美的個人魅力,當她削短的頭髮,一身炫酷俠裝,穿梭在夜場霓虹燈光與流行音樂渲染中,舉手投足間一點點邪氣、一點點陰柔、再帶些風流瀟灑,立刻讓台下觀眾情緒沸騰!

「天生就是注定吃這途飯的!」郭春美客氣卻自信地回答。她天生就是活在舞台上的明星,十六歲起在高雄自家戲班擔任小生,後來被延攬參與電視歌仔戲演出,也曾是河洛歌仔戲團主要生角,數度登上國家劇院舞台。電視、現代劇場、野台三棲,春美擁有一大票死忠粉絲,人氣指數紅不讓,但她卻從不以一個歌仔戲明星自滿。2000年從父親手上接掌劇團大旗,一人扛起「春美歌劇團」的團務發展,也肩負起為歌仔戲找到新觀眾的使命。春美不斷思索著:「歌仔戲的劇碼可以有多寬?可以多開闊?」、「隨著社會娛樂型態的多元化,歌仔戲如何在傳統基礎上結合現代題材,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求新求變的同時,如何保有自己獨特的路線、風格?」

因此,春美歌劇團不僅年年都推出新戲,且從胡撇仔戲到歷史演義,從奇幻文學到真人傳記,屢屢在歌仔戲舞台上有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題材展現。2004年首度入選國藝會「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的《古鏡奇緣》,即以暢銷漫畫《尼羅河女兒》為靈感,透過時空的錯置,身份的轉換,鋪寫出一段穿越古今的愛戀情緣,融合現代手法的曲調編腔,充分發揮了歌仔戲音樂的活潑性。

2005年再度獲選的《青春美夢》,是歌仔戲少見以台灣近代史為背景,改編真人真事,描述日據時代新劇推手張維賢的故事,其有別於傳統歌仔戲的電影敘述手法,場景與老照片投影虛實相映,音樂涵納北管戲曲、日本形象音樂及當時新劇配樂,種種大膽的創新,對應著張維賢對台灣戲劇「革新破舊」、「求變」精神,不僅帶給觀眾煥然一新的視聽覺享受,更拓寬歌仔戲迷的觀劇視野。

不斷挑戰傳統對歌仔戲的認知,也考驗劇團表演、設計和製作整合能力的「春美」,三度入選「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對自己有著更高的期許。透過戲曲學者林鶴宜的引薦,「春美」展開和新生代編劇趙雪君的合作,從吳宇森電影《變臉》以及民戲《轉魂劫》中取材,編創出一齣冒險奇情歌仔戲《將軍寇》,藉由現代題材與觀眾拉近距離。

現就讀於清大中文博士班的趙雪君,是戲曲編劇界中令人激賞的初生之犢,雖是六年級後段班的新新人類,卻自小酷愛歷史、章回小說,在詩詞軼典裡流連忘返,第一次寫劇本就向戲曲挑戰,曾以京劇劇本《三個人兒兩盞燈》讓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驚豔,讓人在毫無防備下被觸動,見識她筆下的多情與慧心。首度跨刀歌仔戲,趙雪君為《將軍寇》注入現代新思維,打破角色正反二分的刻板印象,反而突顯正反對立的矛盾。「世界上只存在立場問題,而不存在對錯,」趙雪君說:「我們之所以是此刻的我們,之所以對周遭事物有此刻的想法,有多少是源於他人怎麼對待我們呢?人活在世界上,很多時候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都會被改變,而且這些改變是單向的,不能再回頭的。」 

《將軍寇》雖發想自電影《變臉》,趙雪君強調,轉換為歌仔戲劇本的演繹,在架構、情節、議題、情感上,均已發展出全新的血肉。故事的時空背景設定為明朝末年,一個不知道是賊寇、還是官兵危害社會更甚的年代,一個黑白不分的末世殘年,古代流傳的換魂奇門異術替代了科技的整型變臉。劇情由兩條主要枝幹交織而成,其一為將軍白行良,為維持體制的穩定,以僵化的行為模式,盲目地要剿滅所有的海寇;然而當任務失敗,服下「七重轉魂丹」,跟海寇衛楚雲交換身體,被海寇們以兄弟般情誼對待,過去對他來說,這群面目可憎的盜寇,如今卻一個個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了。歷經一場改變信念的旅程,立場變了,「思考模式」與「情感取向」跟著轉向之後,白行良不禁思索,在朝廷腐敗、官逼民反的年代,當「海寇」也可能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但他既不能夠選擇當海寇,也無法回到過去的人生,最後只好遠遁山林。

    除了人性的關照,《將軍寇》另一條關鍵的戲劇線索,則是歌仔戲少不了的兒女情長,趙雪君認為,「若說有什麼可以讓人拋棄過去、拋棄名字與身份的,那只有愛情了。」劇中原本海寇並不愛他的妻子,而另有情人,但當白行良進入海寇的身體,反而愛上海寇的妻子,上演一段「合法的婚外情」,成了全劇最大的張力所在。

「這齣戲挑戰一人詮釋兩角,提供演員寬廣的揮灑空間,表演時得細膩地透過眼神、肢體的改變,迅速轉換角色,不只性格上的轉變,人物心境也在歷經任務與良心的掙扎與糾葛中,對堅不可摧的信仰體系從質疑到崩解,產生心境上的轉換。」郭春美說,她在戲的前半段飾演一個從小父母被官兵所殺的孤兒,被石封島島主收留扶養,長大後與官兵作對的海寇衛楚雲,個性正直好義、氣宇非凡,遇到感情之事卻優柔寡斷,看似反面人物,卻有正派人物的衣著與形象;後飾轉魂後的白行良,接觸到石封島的人事物,開始懷疑起自己的立場,並愛上敵人的女兒,因為這份真愛使自己放下一切。

歌仔戲近年講究創新,諸如回到未來、前世今生等豐富題材不勝枚舉,導演張旭南認為,《將軍寇》以「人物轉換」為主題,「將軍」與「寇」藉著「七重轉魂」通過了靈體的對換,觸及人性本質的偽裝與叛變,在炫目的手法之外,有著更深刻的人性探索,「外台戲的演出除了以曲折的情節和懸念引人入勝,導演的調度更講究節奏感與創意,務必時刻牽動台下觀眾的觀戲情緒。」在構想上,劇中兩大場景,海上戰場和石封島,前者以大量武打場面,調度出海洋意象的壯闊與兩方對戰的激烈場面;後者則一面埋伏著機關重重的冒險感,一面呈現情愛仇恨纏繞的多重糾葛,呈現出曲折變化,有浩大海戰、有懸疑冒險、有濃郁深情、有人性衝突的奇情好戲。
 
(本文轉載自《國藝會》夏季號,作者任職於PAR表演藝術雜誌企劃編輯)
 

《將軍寇》扣心弦

不出所料,今晚演出觀劇人潮上看三千,迪化街霞海城隍廟前擠的水洩啊!

春美的魅力除吸引人山人海的觀眾,還有許多歌仔戲界的前輩,像是廖瓊枝老師、河洛劉鐘元團長、郭美珠、洪明雪等人都前來捧場,而春美劇團也不負所望,獲得滿場掌聲。


有了前一天的經驗,地主一心戲劇團特地追加椅子張數,配以現場螢幕轉播,讓後段的朋友也有機會看到演員的細部表情。儘管台北場由於地區的限制,觀眾席的配置是一大挑戰,有鑒於昨天的觀眾對於保留席過多的反應,今天特別開放部分前區靠背椅,供下午提早到場的觀眾排隊入座。在觀眾席兵家必爭的台北場,有賴一心劇團及所有幫忙的志工的全力付出,他們不計辛勞的維持現場秩序,也是演出成功相當重要的一環。

幕落前,《將軍寇》三位重要靈魂製作群也有感言要抒發:

年輕可愛的編劇趙雪君:

搶手的音樂設計周以謙:

慈祥但嚴格的導演張旭南:

有關《將軍寇》製作至演出過程相關報導,歡迎回味。(請按此)

《將軍寇》迎外賓

難道是海寇的威力不可擋?傍晚時安平開台天后宮現場下起雨來了,台前準備看戲的觀眾顯得有些措手不及,幸而機動的前台服務人員開始宣導穿雨衣看戲的禮節並馬上分發起雨衣,感謝現場的朋友們,大家都非常配合。不過到底演出及工作人員的虔心祈求果真靈驗,在正式演出時其實伴隨有夏夜晚風,天氣宜人。

這夜的演出極為精采,連遠道而來的貴賓都深深被春美團長的魅力與熱情、演員細膩的情感、還有精采的武打場面所吸引,看得聚精會神。照片中的貴賓是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鄭邦鎮以及來台參加台灣文學館法國文化系列活動–台法文學博物館交流座談會的法國巴爾札克文學館館長Dr. Yves Gagneux。鄭館長前晚看完秀琴歌劇團的演出,當場也接受春美團長的邀約,因此於今晚特地排開其他行程,帶著法國貴客一同來感受最具生命力的台灣文化展演實況。

最後,由《將軍寇》演員向各位拜票:

木蓮(愛的抱抱獎):

衛楚雲(走路有風獎):

白行良(小麗華飾,安可不絕獎):

軍師(詼諧幽默獎):

木華山(綠葉賽紅花獎):

票選網頁連結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