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美聊聊賞金2、3、事

【春美口述、駐春美團特派記者 浩天 記錄整理】


【一個小孩子單純的夢想】

小時候對「貼賞金」這個文化並不是很了解,只是看見戲台的佈景上別上一張張的紅紙,有著一張張的鈔票,這對當時的我來說,只有羨慕,同時也想著:「以後長大了,希望也有這樣的場面!」。

等到長大正式擔任小生,第一次收到屬於自己的賞金時,心情真是高興透了,小時候的『場面』夢想實現了,不過高興的理由不是因為有這『場面』,而是開心自己被朋友喜歡、高興自己演技被肯定,那是一種被人認可、得到共鳴的快樂。

【感動的賞金事件簿】

在戲台上這麼多年,收的賞金次數也不在話下,但是深深烙印的是十幾歲時,一位戲迷朋友送我的『達可達』機車。在當時我並沒有被這『賞金』嚇到,反而覺得這位朋友真是貼心,因為透過演出互相認識,她對我當時的生活很了解,知道我需要機車代步,便以賞金方式送了機車,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窩心。

大約4,5年前,有一位戲迷朋友,送我一部全新BMW汽車。在我決定要收下『賞金車』那時,絕不是因見『車』眼開,而是因我相當了解這位朋友的心情和經濟背景,所以也就不扭捏的接受了她的好意。

其實對於賞金我並非來者不拒,有些朋友經濟不是很富裕,我會謝謝他們的支持,希望他們單純來看戲就好別多破費,而經濟狀況不錯的朋友,對於他們的支持,自然就不好推辭的大方接受。

曾經就有人問說會將這『賞金』當紅包分給團員當做獎勵嗎?我直率回答:「不會ㄝ!」是我小氣嗎?倒不是,而是對戲迷的尊重。獎勵團員的方式,我會以製作新戲服送他們做為鼓勵。

【賞金的喝采與感謝】

現在的『賞金』不像以前那麼流行了,不過碰到有『拼台』狀況時,一些戲迷朋友還是會特別鼓勵,讓場面不輸其他團,每次碰到這樣的情形總是覺得感動。

就有人開完笑般的問我會介意『賞金』比別人少嗎?我一樣老實的答說:「會啊!我也是一般人啊!難免會有一些失落感。」,但只要收到賞金就會覺得感恩,謝謝這些戲迷朋友們不變的熱情相待!!

對我而言,『賞金』不是單純金錢數字,它是代表觀眾們給的肯定掌聲及支持心意,最後有句話是我站在舞台長久以來,一直想對大家說的:「好朋友,謝謝妳們!」。

(圖為2006.7.3 春美歌劇團於台北豬屠口民戲演出『愛情追追追』照片)

點閱數

另類趣味賞金 現場直擊

先前與大家分享戲曲研究者洪瓊芳訪談米雪,詳細介紹歌仔戲賞金文化的文章,文中提到「賞金的形式很多,以前多以金子、金牌為主要賞賜物,現在則以現金為主」。明華園當家丑角陳勝在也曾說過,歌仔戲的「粉絲」歷史久遠,不但有死忠戲迷跟著劇團跑,有人送金牌、送房子、送車子,或是野台演出時「貼賞金」(貼紅),當紅的主角靠著這些賞金製作私房戲服。

一般來說,在政府主辦的文化場、外台表演的演出中,貼賞金的習俗雖未明文禁止,但也在默契下消失了。那麼在公演場合,戲迷如何表達對偶像的支持心意,就需要更多的創意巧思了,除了常見的花束之外,與賞金結合的鈔票花算是面子裡子兼顧的心意,而打面金牌送給偶像,也不失為既保留傳統古風又有價值的餽贈。現在一般民戲演出,南部貼賞金的情形比較少,北部賞金文化則還在。除了拼面子外,特殊日子的生日賀禮,對於偶像來說也格外窩心。

接續之前的賞金系列,愚人節來看點有趣的另類賞金!

孔雀開屏鈔票花
除了雅致的玫瑰鈔票花之外,居然還有另一款孔雀開屏鈔票花。

2005.12.17 文建會基層巡演鳳山開漳聖王廟閉幕匯演 春美歌劇團「鴛鴦遺恨」

什麼?春美天王被吃豆腐的照片居然也敢貼出來?不怕被@#$%&….
愚人節嘛!天王大人有大量,一定會願意犧牲與讀者同樂,是吧!?
(本圖片由不希望註明出處的某部落格提供。)

免出國比賽 也得金牌

2007.1.28 蘆洲市廟口形象商圈傳統戲曲文化節 明華園天字戲劇團「青陽大大爺」

演出前,一位蘆洲忠實戲迷上台致贈好大一面金牌,上面還有很清晰、很大的「陳昭香」三個字。昭香天王的粉絲果然是傳統與現代兼而有之,有人打金牌,還有人送雅致鈔票花。

偶像祝你生日快樂

2007.1.14 三重護山宮護國尊王聖誕 民權歌劇團「董小宛」

每到農曆11月護山宮都會邀請好幾個歌仔戲團演出十來天的民戲,要一睹賞金文化的盛況,來這裡就是了。這天演出剛好是名小生王蘭花的生日,貼心的戲迷以賞金向偶像賀壽來了!

點閱數

粉絲有賞—歌仔戲賞金文化 Part II

乍看之下頗為可觀的賞金,其實有著其他的解讀空間,也代表著某種特殊的語彙,對藝人而言,賞金可能是肯定、支持、額外收入,或者是一場應酬的預約。

本文作者:洪瓊芳

賞金的意涵

(一) 交友語彙

會貼賞金,最主要就是想要跟你打招呼、交朋友。

這是歌仔戲藝人了然於心的認知,戲迷的表現就如同歌仔戲的表演藝術,表情達意總是那麼直接,喜歡一個人,便以貼賞金的方式讓他知道,當然有人的「交友」很單純,或者說未曾深入探究自己的內心,就只是因為欣賞某藝人,所以「隨俗」跟著貼賞,有些戲箱則是「勢在必得」,會砸大把的鈔票,讓藝人不記住他都難。

有時陣怹真敢也真甘,出手攏袂手軟,五萬、十萬一直貼下去,說卡歹聽
一點,就是用錢槓人……煞戲後,怹那說要請阮吃宵夜,阮那說毋去也會
歹勢……

「貼賞金」成了戲箱跟藝人交朋友的某種語彙,因為「貼賞金」而有了聚餐相識的機會,若相談甚歡,或者多次「貼賞金」,有些戲箱跟藝人就會成了朋友,甚至戲箱家有婚喪喜事,有些藝人也會「紅包」、「白包」跟著「陪對」。

至於「朋友」的交情會深到什麼程度,會不會有情感牽扯,這就看個人以及緣分了。不過一般說來,小生的境遇會比小旦好,因為小生本就是觀眾戲迷「眾星拱月」的對象,戲迷戲箱都比較習慣與人「分享」小生的點滴,而少數觀眾瘋迷小旦是會以貼賞金的方式表達「勢在必得」愛意,動機便比較可議。

(二)面子文化

好面子、重體面是庶民文化很常見的現象,這不只體現在藝人身上,請主、戲迷、戲箱亦然。

主家會貼賞金,通常是在點戲、點歌的情形下,因為現在主家請戲班來做
戲,很少有人會點戲,攏是戲班自己決定戲齣,若是主家特別點戲,抑是
說點要聽哪一條歌,伊就會貼賞金……還有一種情形,戲金較少時,主家
也會貼賞金補貼戲班……甘願戲金少,以貼賞金的方式沓頭沓尾(貼補不
足之意),按呢伊嘛感覺較有面子。

有些請主寧願貼賞金給劇團,也不願意調高戲金數字,因為賞金一貼,劇團便會廣播給眾人知道,請主便覺臉上有光,所以「賞金」的多寡有時並不能代表真實的數字。

而戲箱貼賞金最常見的心態是為了捧小生、主角的場,為所支持的藝人做面子,或者有時是戲箱本身在較勁,以賞金的多寡來證明自己對藝人的支持程度。通常戲箱都以「親友」的名義貼賞金,一來表示跟藝人的情感很好,如同親人,二來是擔心先生家人知道,所以不好直接以真名示人。

還有一種情形,是小生自己掏腰包假親友名義貼賞金,或者團長為了替團員做面子,也會慷慨解囊假他人之名貼賞金。

(三)情義支持

相對於台上明給的賞金,有的人是暗暗給賞金,私底下塞給喜歡的藝人。

像阮客媽阿(乾媽)伊就很疼我,伊有一擺來看阮做戲,那天我只有兩台戲,
而且只是做旗軍,伊嘛是偷偷揠(塞)錢給我,我說毋通(不可以)啦,伊
是錢丟著人就走……

有些戲迷、朋友、乾媽是很真心疼愛她所支持的藝人,他們不ㄧ定是因為藝人演技精湛,或者為藝人為自己捧場做面子,而是某種「愛到深處無怨尤」的情感,驅使他們竭盡自己所有去「幫助」藝人。



戲箱貼賞金最常見的心態是為了捧小生、主角的場,或者有時是戲箱本身在較勁,以賞金的多寡來證明自己對藝人的支持程度。

(四) 藝術肯定

因為肯定演員的藝術而貼賞金的情形,算是一般人比較熟悉的狀況,這也是給予演員最大鼓舞的力量之ㄧ。

有時陣觀眾看阮在台上一直翻,抑是看某人腳步手路特別好,抑是說唱戲
唱甲真好聽,嘛是會貼賞金,這算是對阮藝術的一種肯定。

不過現在南部貼賞金的情形比較少,北部賞金文化則還在。

北部看戲的卡愛面子,嘛有一點貴夫人的心態,所以台北貼賞金就卡多,
南部即馬(現在)差不多沒哩貼賞金啊……

不論是做為交友語彙、面子文化、情義支持,或是藝術肯定的意涵表現,貼賞金所展現出的特殊文化其實還牽扯到藝人比較不為人知的一面,或者說是比較無奈的心情。

有時陣為了吃醋,使性地(耍脾氣),不來看戲,那時陣妳就打電話打到「憨面」(暈頭之意)……阮也感到真悿(疲倦),但是又閣袂用得失他們,怕他們在背後講話,說阮演員現實,無貼賞金就不打電話……

戲箱喜愛演員的心理不言而喻,但有時因為喜歡,希望演員重視自己,或者得意於演員對自己的一點特別關照,便大肆宣揚,常造成演員的困擾,如外台知名藝人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演出前必須打電話給戲箱朋友,若有人沒被通知到,便會有一場風波產生,或者有時心血來潮,打電話給某個戲箱朋友,這個戲箱朋友高興之餘,忍不住跟其他戲箱分享或「炫耀」,這便不得了了,其他人「眼紅」之餘,閒言閒語便產生了,爭風吃醋是「台下」永不退流行的戲碼。

結束本文之前,筆者又問了米雪對於「貼賞金」是否有其他的看法?「麥卡好,省問題」米雪隨口說了一句,繼而一想,又說:

也是(還是)有「貼賞金」好,尚無(至少)演員買服飾就卡免煩惱,服飾錢是真恐怖……演員若是服飾多,觀眾就感覺妳卡專業……

歌仔戲觀眾特殊的欣賞標準——服飾多寡美醜代表演員專業與否,影響著歌仔戲的美學觀,而若是只靠演戲的薪資,演員根本負擔不起龐大的服飾費用,「賞金」多少補足了這筆開銷,而南部雖然比較少「明著」貼賞金,但戲箱還是常支助小生、苦旦的服飾開銷,甚至是生活開銷,可以說貼賞金是歌仔戲文化很重要的一環,是非好壞實難劇下定論。

(全文完)

(本文轉載自《傳藝》雙月刊第68期,作者為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點閱數

粉絲有賞—歌仔戲賞金文化 Part I

每當有人貼賞金時,劇團就會暫停演出,由工作人員或未出場的演員將下擺貼上現金的紅紙拿出,以麥克風宣布:感謝某人賞金多少,贊助某人或本團光彩。

本文作者:洪瓊芳

歌仔戲界的「貼賞金」是很耐人尋味的文化現象,筆者特別訪問了生、旦兼演的民間藝人米雪,請她細細述說她所熟知的賞金文化,以下引言便是她的真實聲音。

米雪,本名陳湣玲,出生於歌仔戲世家,工小旦,上天獨厚,不但有一副好容顏、好嗓子,而且思考靈動、想法新穎,曾到日本遊唱一段歲月,歸來後投入家族劇團,對於推廣歌仔戲不遺餘力——開辦研習營、創設歌仔戲茶園、從事校園教學;在藝術修為方面,更是認真琢磨,既將異國風情融入戲服設計中,又不斷改編、新增戲齣,如《灰姑娘》、《奪命佳人》、《變臉國王》、《王昭君》、《雪山斷魂谷》、《魅湖咒》等。在舞台上,米雪更是個全能演員,生、旦、丑兼演,2004年曾以《王昭君》一劇獲得高雄縣戲劇比賽最佳苦旦獎。目前是秀琴歌劇團的副生,與小生張秀琴、苦旦莊金梅號稱是劇團的黃金三角。

正因米雪先工旦,後演生,對於生、旦不同行當所面臨的不同待遇,她更是點滴在心頭,關於「貼賞金」的種種面向,她也自有一番體認,只是交代筆者盡量刪去「不雅」的詞彙,殊不知那些她認為「不雅」的詞彙更生動地展現出賞金文化的內涵,只是筆者才疏學淺,閩南語彙所學有限,無法如實記錄所有對話,殊為可惜。

工作人員將賞金紅紙別上後方布景,前台演員則繼續演出。

現象描述

對於歌仔戲的賞金現象,稍微接觸過外台歌仔戲的人都有所瞭解,戲迷觀眾或者請主廟方常以「貼賞金」的方式來支持喜愛的演員或劇團。每當有人貼賞金時,劇團就會暫停演出,由工作人員或未出場的演員將下擺貼上現金的紅紙拿出,以麥克風宣布:感謝某人賞金多少,贊助某人或本團光彩,接著將紅紙別上後方布景,前台演員再繼續演出。紅紙中央通常會有一個大大的「賞」字,或者直接書寫賞金多少錢,並在右上方寫賞賜對象,左下方則標明賞金者姓名。

賞金的形式很多,以前多以金子、金牌為主要賞賜物,現在則以現金為主。賞金少則一兩千,多則數十萬,秀琴歌劇團的當家小生阿牛,在七、八年前某次公演曾收過十五萬元的賞金,知名小生王蘭花也收過十萬元的賞金,最近明華園天團的當家小生陳昭香在三重演出,也是光一張紅紙就是十萬賞金,當天少說也有二十萬的賞金收入。但這些乍看之下頗為可觀的賞金,其實有著其他的解讀空間,也代表著某種特殊的語彙,對藝人而言,賞金可能是種藝術肯定、一股支持力量、一筆額外收入,或者是一場應酬的預約。對貼賞金者而言,賞金可能是某種情義支持或情慾慾望的投射。

待續….

(本文轉載自《傳藝》雙月刊第68期,作者為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點閱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