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宛諭
政治人物為了要爭取上報、上電視的機會,經常無所不用其極的製造新聞點,反觀文化界或表演藝術團體反而沒有政治人物這麼會「作秀」。承蒙版主看得起,要小記者提出建議和大家切磋,那我就談談一些粗淺的看法,也歡迎大家來腦力激盪。
小記者我不小心在本報(聯合報)去年12月23日三版見報的「台灣版電車男電腦工程師三度求婚不成,女友桶妹著迷歌仔戲,工程師男友上春美歌劇團留言板向網友求救,網友獻策求婚成功」新聞攻佔三分之二版面,一方面是那天鴻運當頭,二方面是此新聞的確是個有趣、惹人注目的議題。
一般而言表演藝術團體的新聞大部份都放文化版,偶爾明星藝術團體的新聞會上全國版,一般公演訊息則放地方版。
小記者認為藝文新聞放文化版固然是常態,但閱讀文化版新聞的閱聽者畢竟以中產階級或關心藝文活動的固定族群為主,如果藝文周邊新聞能創造議題擠上全國版、甚至社會版,可以吸引更多讀者閱讀。
再則,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經常「互相觀摩」,平面媒體被做大的新聞,常會吸引電子媒體「繼續關注」,所以才會出現桶妹新聞在聯合報見報當天,各電視台再追的情形,本報另一名記者陳亮諭日前也曾寫明珠歌劇團李靜芳老師致力出旦角CD的整版新聞「小旦大心願─歡喜咱來學阿旦」,也是吸引電視台跟進大作。
不過像桶妹這類新聞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靜芳老師的新聞可以做到這麼大版面,據瞭解也是因報社長官「慧眼識英雄」把此題目要當專題來做,才如此大大發揮,當然亮諭的攝影和文章的細膩也增加新聞的可讀性。
不過就像政治人物一樣,許多新聞議題是被找出來、炒作出來的,歌仔戲劇團也許也可以找出議題,給劇團更多曝光機會。
其實各劇團目前在各縣市的公演,不少都有政府補助,甚至是配合文化局的相關活動而演出,我覺得記者會一定不可少。
小記者曾在台中縣跑過新聞,台中縣文化中心主任陳嘉瑞就是個超強的藝文活動曝光「推手」,一個活動能從暖身新聞、記者會、活動開跑等製造好幾波宣傳點,各劇團如果有機會到台中縣文化中心演出,可請陳主任再「好好發揮一下」。
各縣市政府文化局經常會辦跨年晚會、藝術季活動,若能配合傳統戲曲歌仔劇團的演出,更能增加活動熱烈度,去年彰化的二水跑水祭活動就請到明華園演出,也很轟動。
「有許多戲迷為了看戲全省趴趴走」也是個好題材,難道不能發展看戲兼觀光一日、二日遊文化觀光系列活動嗎?其實這是很有新聞點的,可以設計好幾波新聞,尤其平面、電子媒體在做假日新聞時,很喜歡「休閒觀光」這類題材,不知哪個縣市單位與劇團願意合作試辦?當然要以在地有劇團的縣市比較辦的起來。
媒體對文化傳承的新聞也多有興趣,通常也能爭取到版面,像新莊市就有婆婆媽媽為了學歌仔戲請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指導,也寫過好幾波新聞,這類新聞不僅有趣味性,也能建立歌仔戲劇團文化傳承的良好形象,小記者目前就在醞釀想再寫這類新聞。
再則劇團也能配合節慶製造新聞議題,當然目前做的最突出的還是明華園,白蛇傳劇碼在端午節就能吸引大家目光,其實各類公演戲、民戲劇碼這麼多,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春節、中秋節也許都能選擇應景相關劇碼演出,當然演出前一定要開記者會,才能讓演出訊息曝光,製造話題,吸引民眾走進劇場、走到戲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