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打狗山傳奇—道乾夢空萬年殤》 屏東幕後報導

1 2014-11-15

眼尖的鄉親有沒有發現,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三場的演出一旁都有設置文化小舖販售周邊商品,而為了此次演出宣傳,他們還舉辦一個打卡按讚送限量明信片的活動,可見劇團對於粉絲經營與網路宣傳的部份是相當認真,難怪三場的演出總是場場爆滿。(蘋果的粉絲叫果粉,那金鷹閣的粉絲叫?金粉?)

2 2014-11-15

金鷹閣的演出著重聲光效果,而這些燈光音響的裝設可是相當耗時,直到演出前都還可以見到認真的團長與導演在做最後調整與測,畢竟一個差錯都會影響演出品質。

4 2014-11-165 2014-11-15

不同於傳統布袋戲臺,金鷹閣戲臺分為上下舞台,在整體視覺上可做出更多畫面效果,但這也辛苦演師,上舞台因高度關係得站在墊高的木板上,而下舞台為了不曝光還得坐在特製的滑輪箱上搬弄戲偶,可是相當辛苦。

aaa

在打鬥畫面時,咦?怎麼有人在舞台旁邊拿這鍵盤在咻咻咻的打電動。不是啦,原來是我們辛苦的音效大哥,為了精準的讓打鬥音效在準確的時間點上,有時要從側台跑來後面看,甚麼時候要出拳給他一個音效,甚麼時候要耍刀給他一個音效,這可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喔,如果才出一拳,聲音給十個,莫非是無影手?

8 2014-11-15

最後一場的演出果然更加有看頭,鄉親有沒有發現現場的劈地劍一下去的爆破效果相當實足,小編在一旁等候多時才拍到這麼經典的瞬間。

10 2014-11-15

一齣好戲台上的人員們都是認真努力要拿出好表現給台下觀眾看,不同於歌仔戲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演員,這些穿著黑裝有時得彎腰,有時得把手舉高的操偶師們,躲在佈景操弄戲偶演出,可是相當忙碌而辛苦,下次看戲時別忘給予熱烈的掌聲,也多到戲台前給予支持。

海派京劇與歌仔戲的對話與交融—從《九曲橋寇珠換太子》談起

3

廖瓊枝、張義奎、徐亞湘聯合對談

12月28日(六)午2:00  大稻埕戲苑八樓

海派京劇與歌仔戲的關係,竟然可以從日治時期說起!國光劇團農曆歲末公演【公平正義‧安心過年】,其中一齣折子戲《寇珠換太子》,搬演《宋宮秘史》「貍貓換太子」故事中的「九曲橋」段落,藝術總監王安祈的構思竟是來自廖瓊枝老師指導演出的歌仔戲版本,對照戲曲學者徐亞湘的研究成果,清楚呈現台灣在日治時期歌仔戲受到上海來台京班影響的軌跡。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去年觀賞廖瓊枝老師指導演出的歌仔戲《宋宮秘史》,「九曲橋寇珠換太子」一場,上了多位土地公,令人印象深刻。廖老師說這是她的幼年記憶,歌仔戲的演法受到上海來台京班的影響。而王安祈更指出:上海戲曲界在80年代曾試圖搶救海派京劇,尋訪老藝人,錄製當年演法,「九曲橋寇珠換太子」這場戲同樣出現多位土地公,兩相對照,清楚呈現戲曲傳播影響的路線,深具意義。

因此國光劇團2014年1月在中山堂的農曆歲末公演【公平正義‧安心過年】,特別安排了《寇珠換太子》一折,劇幅約50分鐘,由林建華修編劇本,王鶯華飾演陳琳,陳長燕飾演寇珠,王冠強主排,戲劇指導張義奎老師正是出身上海正義京班的海派老藝術家。有趣的是:八十多歲的張義奎為林建華講述此戲的海派演法,與上海戲曲界80年代的保存錄影內容幾乎完全相符!

為了突顯海派京劇與台灣歌仔戲的影響關係,國光特別邀請開拓此一學術領域的文化大學戲劇系徐亞湘教授出席講座,與廖瓊枝、張義奎兩位資深藝術家對談,由王安祈擔任引言。講座時間、地點為12月28日週六下午2:00大稻埕戲苑(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1號8樓,永樂市場樓上),免費自由入場。

2

真快樂掌中劇團《母子情深—薛剛樊梨花》幕後報導

真快樂掌中劇團《母子情深—薛剛樊梨花》幕後報導

真快樂掌中劇團《母子情深—薛剛樊梨花》在燈光、舞台、道具與音樂的運用上別具巧思,就讓我們看看以下的幕後介紹吧!

首先介紹樂團的部分,音樂設計主要以傳統北管曲牌及唱腔為主,除了嗩吶、二胡外,更加上琵琶等樂器,讓文場音樂層次更加分明。光樂師的陣容就近十位,相當龐大。

靈魂人物口白,也是相當精彩,除了要熟悉劇本人物外,更要督場提醒操偶戲上場時間,為了使聲音更加生動,還得入戲,因此後台可以看到主演口白手舞足蹈的畫面。

還記得一開始介紹星宿的投影嗎? 劇中藉由光影的手法,使舞台更顯得立體了起來,第一層的舞台、第二層的戲偶、第三層的佈景最後面加上投影,可說是相當豐富。就連人影窗景,甚至綠牡丹,都以此手法呈現,相當新穎特別。

劇中無論是鐵坵墳、門板與門簾等道具使用上可是相當頻繁,因此地板上貼滿馬克,就是求精準到位,而非一般普通布袋戲團,總以大概位子就好的概念來呈現演出。這也是與現代劇場導演工作必學的一課吧,透過這樣的互相交流才能使傳統布袋戲更加進步

王藝明劇團《台灣英雄傳之決戰噍吧哖》 幕後花絮

王藝明劇團《台灣英雄傳之決戰噍吧哖》 幕後花絮

台下觀看精采的演出,臺上幕後可是相當忙碌及辛苦。 王藝明劇團《台灣英雄傳之決戰噍吧哖》以大型金光劇偶為主並結合投影。諾大的後台在道具及戲偶搬上後總是塞滿到沒多少走路的空間。

為了呈現投影,劇團不惜成本租借大型專業投影機,讓投影效果能夠完美呈現。

金光戲偶的操控又與傳統偶有所不同,需要兩手並用,有時更需要兩人合力協助才能表現京戲的動作,而演出時為了不要讓操偶師曝光,因而穿上黑色衣服與戴上黑色頭套,這樣觀眾才不被人臉給影響注意力及視線。

另外,布袋戲中見到噴霧、燈光等道具使用,後台也得再合適的劇情中人工操作使用,多一分則太過,少一分則欠缺氣氛,時機的拿捏相當重要。

除了操偶師外,布袋戲演出口白也相當重要,他是戲偶的靈魂,透過不同聲音的轉換,讓觀眾輕易能夠辨認戲偶的身分,更厲害的是假如一齣戲有十個角色,口白就得用十種不同聲音來演出。

不同於電視,現場的布袋戲演出沒有NG得憑專業的技術與經驗,因此投入的精力與時間也相當多,當台前看似精彩時,後臺可是像打仗一樣,因此演出後觀眾給予的掌聲,會是幕後演出人員最期待的聲音。